最新消息
03 May, 2019
校長心語(2019年5月)
香港現在已是一個已發展的城市,我們的下一代大多生活穩定,有不錯的物質生活。許多家長愛護子女,通常很快便答允他們的訴求。本人曾經有多次在外用餐時,目睹不少孩子嚷著要手提電話,父母即時拿起手提電話遞給孩子,當然,孩子亦因已滿足訴求而停止叫嚷。
本人在此分享的,並非是應否給手提電話予孩子使用 (看卡通或玩遊戲),而是擔心這種即時滿足孩子需求的行為,對他們的成長會帶來負面影響。要知道,孩子在不同的群體成長,父母不能無時無刻在他們身邊保護及滿足他們的需求。如父母慣性地讓孩子經常得到「即時的滿足」,當他們與其他人相處時,卻得不到相同的對待,他們就可能透過發脾氣、謾罵、甚至打架來爭取自已認為應得的利益。這些孩子亦因未能學會禮讓及包容,通常在社交上出現困難。換句話說,這些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會遇到較多荊棘和挫折。因此,延遲小孩的滿足有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品格。
所謂「延遲滿足」,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忍耐」。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它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曾進行一個「先別急着吃棉花糖」的實驗:四歲的孩子單獨待在一間房間,桌上擺著一顆棉花糖。研究者告訴這孩子:「如果你現在馬上吃掉這顆棉花糖,你就只能吃一顆;如果在我離開五分鐘後回來時,你還沒吃掉它,你就能再獲得一顆。」以此測試這個孩子是否有「延遲滿足」的能力,也就是可以放棄眼前的誘惑並克制慾望,目的是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滿足感。
實驗結果顯示,那些能夠等到研究者回來再吃棉花糖的孩子比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在多年後在SAT測驗得到較高的分數,也較能處理壓力情緒。這是因為他們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而這項能力並不全然是與生俱來的,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一步步實踐與練習而形成。可見「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未來更容易發展出較強的社會競爭力、較高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具有較強的自信心,能更好地應付生活中的挫折、壓力和困難;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更能抵制住即刻滿足的誘惑,實現長遠的、更有價值的目標。因此家長要教導孩子控制自己的即時衝動,加強自我控制的能力,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要做順命的子女,不要符合你們昔日在無知中生活的慾望,但要像那召叫你們的聖者一樣,在一切生活上是聖的,因為經上記載:「你們應是聖的,因為我是聖的。」
(伯多祿前書 1:14-16)
資料來源:
1.成功必備之特質 延遲滿足感
2.延遲滿足實驗 MBA 智庫百科
https://wiki.mbalib.com/zh-tw/%E5%BB%B6%E8%BF%9F%E6%BB%A1%E8%B6%B3%E5%AE%9E%E9%AA%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