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放眼世界 拉闊人生體驗

2023-01-20

崇基校園通訊 / 封面故事

歐冬舒教授 崇基學生生活委員會主席

 

與崇基緣起 由本科生開始……

 

崇基學生來自不同國籍和背景,如何令文化差異的同學融入學院生活,提升對學院的歸屬感,正正是學生生活委員會的重要使命。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的歐冬舒教授早於二○一四年起便加入該委員會,自二○二一年起擔任主席至今。她亦同時兼任崇基院務委員及崇基獎學金及獎狀委員會轄下之畢業班大獎遴選委員會委員。談到她為何有興趣加入崇基,並擔綱學生生活委員會主席,歐教授表示,要由她與崇基的淵源談起:「我在廣州中山大學嶺南學院修讀本科課程,對嶺南的感情非常深厚。而崇基是由嶺南李應林校長創校,與廣州嶺南有很深厚的歷史淵源。因此,當我二○一○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時,第一時間便聯想起母校嶺南學院,於是決定加入崇基。兩年後,教育心理系的鄭佩芸教授(現為崇基資深導師)鼓勵我加入學生生活委員會。二○二一年,崇基院務委員鄭國強教授卸任學生生活委員會主席並推薦我繼任。我非常感謝鄭教授和學院對我的信任,亦很榮幸和欣然接納委任。」

 

 

丁新豹博士(圖一前排左六、圖二前排左四、圖三前排左五、圖四中)分別於二○一七及一八年十一月為崇基學生生活委員會帶領歷史文化導賞團。歐教授(圖一前排左三、圖二前排左一、圖三前排左一、圖四左二)也參與其中。

 

多元繽紛活動 促進文化共融

 

歐教授認為舉辦各式活動,能為學生製造不少交流機會,從而促進不同國籍、文化背景的同學互動交流,融入學院生活,而這些活動必須多元化,才能吸引學生參與。她表示,學生生活委員會轄下設有三個小組,分別為「文化共融」、「身份認同」及「文化活動」。「文化共融」促進本地及外籍學生融洽共處;「身份認同」提升崇基學生對學院的歸屬感;「文化活動」透過多元文化藝術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從而認識更多新同學,加強彼此互動交流。「委員會每年都會舉辦五至六項活動,例如歷史文化導賞遊、品酒會、咖啡拉花、郊遊行山、即興藝術,以及參觀電台或航空公司等,學生因應個人興趣報名參與,反應通常非常熱烈。在小組召集人、委員會秘書及成員,以及自願參與的老師熱心帶領下,同學都能全程投入。雖然參與活動的同學們可能背景不同也互不相識,但我們樂見他們基於共同興趣而打開話匣子,融洽共處、開懷交流。」歐教授笑著說。

 

 

 

環境及外在因素 帶來衝擊和挑戰

 

要促進文化共融,舉辦活動無疑是非常有效的渠道。但面對不能預期的客觀環境及外在因素,也會對委員會舉辦活動構成大大小小的衝擊。歐教授表示,委員會老師們覺得面對面的交流更能讓同學身心受益。新冠疫情期間,大部分實體活動都無奈給取消了,某些活動包括行山也因為社交距離、聚集人數上限等各項措施而難以進行;例如他們曾嘗試策劃線上品酒活動,但因為家居或宿舍環境缺乏品酒工具,導致難以同步進行而被迫擱置。即便疫情前後能舉辦各項實體活動,亦要配合學生的日常行程。「在能夠協調嘉賓行程的情況下,活動盡量安排在周末、傍晚及非考試期間舉行。但某些參觀活動,例如參觀香港電台辦公大樓,便要配合參觀單位的辦公時間進行。有同學因為上課而未能參與,甚是可惜。除此之外,為了讓更多同學可以參與活動,我們亦要考慮場地的方便性和可行性。活動成本也很重要,感謝學院財政上的支持,讓學生不會因費用而止步。」歐教授說。

 

熱情的團隊 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要順利推行活動,除了要切合學生的興趣和協調時間,亦要配合足夠人手方能成事。歐教授慶幸一直以來都有一群非常熱心的同事踴躍參與,才得以將看似難以實現的構想付諸實行,她表示:「非常感謝委員會同事在各方面給予支持,由構思、物色人選、制定程序及應變措施,到帶隊,他們都能積極參與。很多熱心的老師有經驗也很專業,他們非常落力組織和參與:例如孫達文教授帶隊行山;丁新豹教授策劃歷史文化導賞團;趙紹惠教授構思生態遊;還有阮Sir(阮伯仁先生)及梁海教授籌備不少全新文化活動等。我偶爾因為授課未能參與委員會舉辦的活動,但總有委員會其他成員、崇基同事甚至學生代表義不容辭負責帶隊。要感謝的同事不勝枚舉,全憑他們不辭勞苦,發揮團隊精神,才能令學生生活委員會的各項工作得以排除萬難,順利推展。」

 

曾遠赴海外留學和工作的歐教授熱愛探索世界,並鼓勵新一代敞開胸襟擁抱世界。她坦言自己的個人經歷與崇基學生生活委員會主席這個崗位發揮著相輔相成的作用。

 

放眼世界 開拓國際視野

 

作為參與學生生活委員會多年的成員,現今更擔綱主席要務,歐教授坦言自己的個人背景與這個崗位發揮著相輔相成的作用,「我本身很喜愛探索和遊歷世界,接觸異國文化,學生年代有很多國際交流的經驗。猶記得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我獲頒發嶺南基金會獎學金遠赴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參加為期半年的社會服務項目,這次交流亦讓我第一次認識美國社區在種族、文化、經濟的多元化和不平等,對教育產生濃厚的興趣。我繼而前往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修讀教育經濟學碩士及哲學博士課程,畢業後又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工作。期間我認識了教育、語言、國籍、信仰和膚色等各種不同背景的朋友。透過和他們交流,我加深了對不同地區文化歷史的了解,也知曉他人獨特的生活經歷和價值觀,或面對社會政治經濟局勢的各項觀感:這讓我不斷對自身反思,獲益良多。我喜歡和不同國家的研究者合作;我研究領域也是跨學科的,經常與教育學、社會學、經濟學的專家一起工作。這些經驗可以幫助我在研究本土的教育政策時引入不同的視角。我經常提醒自己要保持開放心態:與不同背景的人士多交流,多聆聽他們的故事,便會領略到世界之大;當眼界更為廣闊、心境更為開放,在人生路上面對不同挑戰時,懂得從不同角度分析,生活態度更為積極,人生會有更多正面轉變。」歐教授認為過去寶貴的經驗培養了她對教育的熱情,並應用到學生生活委員會的工作之中,讓她獲得莫大的滿足感。

 

對於加入崇基第十三個年頭有甚麼感想?歐教授回應道:「在崇基這麼多年,我深切感受到崇基和嶺南的精神一脈相承。回到崇基學院,我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當年嶺南給我獎學金到美國留學,回來又可以成為崇基一分子,作育英才服務社會,我非常感恩。我對學院工作充滿熱情。喜見同學有所成長,我亦不斷進步,是非常幸福的體驗。」

 

編輯 鄺潔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