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關顧

鄧瑞強博士 - 在淤泥上植一池蓮花

 

講題:在淤泥上植一池蓮花 Plant a Pond of Lotus

經文:尼希米記13:10-31

講員:鄧瑞強博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3年6月11日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願神的恩典常與你們同在。

 

  今日講道會講《尼希米記》,《尼希米記》已是舊約歷史記述的尾聲。以色列人的歷史,一路走來,是「神對人的恩典」及「人對神的背叛」交織而成的長卷。昔日,神將火把交給亞伯拉罕,要他將光明帶進黑暗的人間。後來,他的子孫面對當時最強大的黑暗力量,就是奴役人的埃及。神聽到他們的哀聲,差派摩西去解救他們。幾經波折,他們來到迦南地。神希望他們在這裡安居樂業,以神美善的律法,耕耘一片人間樂土。在《士師記》,我們看到,以色列人將這裡搞得烏煙瘴氣。神容許他們設立君王制度,希望社會從始井井有條。到所羅門王時代,極盡繁榮,但也就在這時候,所羅門王變成另一個埃及法老,奴役人去建造「積貨城」。自始王國分裂,分成北面的以色列國及南面的猶大國。時移世異,國際政治興起不同的霸主,以色列國和猶大國為了對應這些霸主,玩起國際權力的遊戲來,慢慢放棄了自己的信仰價值。君王離棄上帝,人民的生活就越發腐敗。最後,便走向敗亡。以色列國亡於亞述,猶大國亡於巴比倫。人民失去家園,失去身分,成了流落異鄉的nobody。神再次憐憫這群人,興起波斯帝國,波斯的塞魯士大帝容讓猶太人回歸故土。《尼希米記》講的,便是猶太人回歸故土、重建家鄉、重覓身分的故事。問題是:這些歷盡劫難的人,能否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我們看第一段經文:尼希米記13:10-14

13:10 我見利未人所當得的分無人供給他們,甚至供職的利未人與歌唱的俱各奔回自己的田地去了。

13:11 我就斥責官長說:「為何離棄上帝的殿呢?」我便招聚利未人,使他們照舊供職。

13:12 猶大眾人就把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送入庫房。

13:13 我派祭司示利米雅、文士撒督,和利未人毗大雅作庫官管理庫房;副官是哈難。哈難是撒刻的兒子;撒刻是瑪他尼的兒子。這些人都是忠信的,他們的職分是將所供給的分給他們的弟兄。

13:14 我的上帝啊,求你因這事記念我,不要塗抹我為上帝的殿與其中的禮節所行的善。

 

  《尼希米記》這卷書的上半部分,講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這是重建神的子民身分的硬件。《尼希米記》下半部分,講重建猶太人的信仰人格,這是重建神的子民身分的軟件。我們發覺,建造硬件是相對容易的,塑造人性卻是艱難得多。

 

  在尼希米心中,人的罪、社會的墮落、神子民身分的失落,最核心的問題,在於人不再敬畏神。人不再敬畏神,就失去超越的視野,失去對他者的絕對尊重,失去對天命的領悟,失去那要在世上成就永恆價值的獨特身分的自覺。敬畏神,對尼希米來說,就表現在維護敬拜神的聖殿體制之上。

 

  在13:10-14的經文裡,我們看到:無人供應服事聖殿的利未人,無人支援頌讚神的詩班員,無人顧念聖殿的運作。一言以蔽之,人只顧自己塵世的生活,無心思索永恆的事情。人心遠離了上帝,失去了神聖,人性裡的醜惡就更容易爆發出來,也就更輕易拿起武器,殘害身邊的人。有人說,沒有了上帝,人就可任意妄為。的確,人若不敬畏上帝,還有什麼東西可限制人的自私、貪婪、暴力?

 

  是人性的敗亡,導致民族的敗亡。要避免猶太人重蹈覆轍,首先要重建他們神的子民的身分。這身分需要的,是敬畏神的心。敬畏神的心,體現在尊重聖殿的禮儀上。尼希米用心地重整聖殿的體制。在這段落的結尾,是尼希米的祈禱。

 

13:14 我的上帝啊,求你因這事記念我,不要塗抹我為上帝的殿與其中的禮節所行的善。

 

  用心聽這祈禱,會感到一陣心酸。為什麼尼希米祈求神記念他一個人?仿佛,天下間,只有他,孤獨一人,記掛著聖殿的事。其他人,在做什麼?或許,只謀求自己的福樂。看來,只有尼希米,在人性傾頹之際,孤獨地,力挽狂瀾。

 

  我們看第二段經文:尼希米記13:15-22

13:15 那些日子,我在猶大見有人在安息日醡酒,搬運禾捆馱在驢上,又把酒、葡萄、無花果,和各樣的擔子在安息日擔入耶路撒冷,我就在他們賣食物的那日警戒他們。

13:16 又有泰爾人住在耶路撒冷;他們把魚和各樣貨物運進來,在安息日賣給猶大人。

13:17 我就斥責猶大的貴冑說:「你們怎麼行這惡事犯了安息日呢?

13:18 從前你們列祖豈不是這樣行,以致我們上帝使一切災禍臨到我們和這城嗎?現在你們還犯安息日,使忿怒越發臨到以色列!」

13:19 在安息日的前一日,耶路撒冷城門有黑影的時候,我就吩咐人將門關鎖,不過安息日不准開放。我又派我幾個僕人管理城門,免得有人在安息日擔什麼擔子進城。

13:20 於是商人和販賣各樣貨物的,一兩次住宿在耶路撒冷城外。

13:21 我就警戒他們說:「你們為何在城外住宿呢?若再這樣,我必下手拿辦你們。」從此以後,他們在安息日不再來了。

13:22 我吩咐利未人潔淨自己,來守城門,使安息日為聖。我的上帝啊,求你因這事記念我,照你的大慈愛憐恤我。

 

  一種信仰人格,就有一種信仰態度。一種信仰態度,就有一種經濟行為。若果在敬拜神的日子裡,做生意可賺錢,則當時不敬神的猶太人會問:那為何不做生意賺錢,而去敬拜神呢?他們在安息日,大做買賣。

 

  安息日是什麼日子?

 

  在《創世記》,神造萬物,造完後,神都看為是「好」的。在第七日,神什麼都沒有造,祂停了下來,安息了,然後,神賜福這日,將之祝聖為「聖」日。在人間,被造的萬事萬物,最多都只是「好」的,並沒有是「聖」的。「聖」,是專屬於神的。在創造過程裡,神沒有祝聖任何「實物」,免得人去爭這些聖物。就像《奪寶奇兵》電影系列裡的情節,各人不斷去爭奪約櫃、聖杯。在創造過程裡,神沒有祝聖任何「實物」,神祝聖人無法儲存在夾萬裡的時間,神祝聖「安息日」。安息日是聖的,是屬於神的。神在這聖日臨在,親近敬拜祂的人。

 

  舊約學者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寫了一本書,書名叫《Sabbath as Resistance》,安息日是對塵世價值觀的一種反抗。安息日反抗什麼呢?它反抗不專心敬拜神的一切行為。它反抗我們一邊崇拜,一邊打whatsapp,或處理購物清單,或處理公事。安息日,重點不在放假休息,而在放下塵世的一切煩慮,專心親近神,專心體會神的臨在,專心沐浴在神的愛裡。但,人就是不專心,在親近神的時刻,卻同時用種種方法,努力去控制生活上的各樣事情。布魯格曼在《Sabbath as Resistance》這本書裡面說:守安息日的時候,卻同時在做買賣,就像與愛人溫馨時,卻不斷看錶一樣。

 

  尼希米時代那些回歸故土的猶太人,他們就是那樣不重視神在安息日的臨在。他們在安息日做買賣,或許那些貨物有時限,要及時買賣,或許他們急不及待要賺更多的錢,或許他們要買些東西作當下享受之用,或許、或許,總有諸多藉口。要在親近神之時做買賣;要在敬拜神之時,同時想賺得世界;要在以神為最高價值時,同時不忘高舉其他價值,要這樣做,總有無限理由。

 

  安息日,要求我們停下來,面對神。這是反抗我們用盡時間,甚至侵佔神聖時間,去操控這個世界。當人不理會神聖的界線而瘋狂追求利益時,便會淪為貪婪的奴隸。為了重建猶太人在安息日裡的信仰生活,為了重整他們的經濟行為,為了重整他們的人性,尼希米不惜在安息日前後,關上城門,截斷物流通道。在這段落的結尾,再次是尼希米的祈禱。

 

13:22 …… 我的上帝啊,求你因這事記念我,照你的大慈愛憐恤我。

  同樣,看來,天下間,只有尼希米一人,期望著這些回歸的猶太人,在安息日,專心仰望神的臨在。但,看來,他的同胞,在安息日,仍記掛著做買賣。

 

  我們看第三段經文:尼希米記13:23-31

13:23 那些日子,我也見猶大人娶了亞實突、亞捫、摩押的女子為妻。

13:24 他們的兒女說話,一半是亞實突的話,不會說猶大的話,所說的是照著各族的方言。

13:25 我就斥責他們,咒詛他們,打了他們幾個人,拔下他們的頭髮,叫他們指著上帝起誓,必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外邦人的兒子,也不為自己和兒子娶他們的女兒。

13:26 我又說:「以色列王所羅門不是在這樣的事上犯罪嗎?在多國中並沒有一王像他,且蒙他上帝所愛,上帝立他作以色列全國的王;然而連他也被外邦女子引誘犯罪。

13:27 如此,我豈聽你們行這大惡,娶外邦女子干犯我們的上帝呢?」

13:28 大祭司以利亞實的孫子、耶何耶大的一個兒子是和倫人參巴拉的女婿,我就從我這裏把他趕出去。

13:29 我的上帝啊,求你記念他們的罪;因為他們玷污了祭司的職任,違背你與祭司利未人所立的約。

13:30 這樣,我潔淨他們,使他們離絕一切外邦人,派定祭司和利未人的班次,使他們各盡其職。

13:31 我又派百姓按定期獻柴和初熟的土產。我的上帝啊,求你記念我,施恩與我。

 

  語言,是一個人的身分認同的核心元素。在這裡,特別提及所羅門王娶外族女子為妻,因而轉向敬拜她們的神明的事。如此,凸顯所謂不再講猶大語言,正是遺忘神的子民的身分問題。尼希米在這裡最擔心的,是異族通婚令猶太人失去了言說自己的傳統語言的能力。他們的傳統語言,承載著他們祖先的信仰故事,貫注了上帝對他們民族的叮嚀,也銘刻著民族的苦難記憶。失去了語言,就將遺忘身分。假以時日,就不再記起自己作為神的子民的身分了。

 

  現代社會是語言氾濫的社會,我們掌握致富的經濟語言、致勝的競爭語言、達致自我滿足的心理技術語言,這是我們在社會裡能互相溝通的語言。熟習這些語言之時,我們可能會漸漸忘記上帝的語言、上帝的話語。久而久之,我們會與世俗同化,忘記了自己的真正身分。

 

  在這段落的結尾,再一次是尼希米的祈禱。

13:31 …… 我的上帝啊,求你記念我,施恩與我。

  看來,尼希米,仍是孤獨一人,在黑暗的歷史長河邊,拿著燈籠,為神的子民的將來,憂心忡忡。

 

  來到這裡,我們看見,被擄回歸的猶太人,並沒有珍惜神的恩典。一轉眼,他們便重蹈祖先的罪行。他們漠視聖殿,輕忽安息日,遺忘自己的獨特身分。若不是神超乎想像的眷顧,他們早已在歷史中湮沒了。

 

  這般暗淡的局面,猶太人不忍將這放在他們聖經的結尾,而將《歷代志下》放在結尾,成為最後的經卷。《歷代志下》的結束經文,是波斯的塞魯士王宣佈大赦天下,被擄的猶太人可以回歸,開展他們信仰的新一頁。如此,就能以開展前景的希望,作為他們聖經終結的經文。

 

  我當然希望眾人的歷史的終結,不是蒼白暗淡,而是充滿從天而來的恩典。問題是:我們尊重聖殿中的崇拜嗎?在安息日裡,我們能重視神的臨在嗎?在歷史的巨變中,我們能守護神的子民的身分嗎?

 

  願榮耀歸上主,願眾人享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