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關顧

鄧瑞強博士 - 荒謬而諧趣

講題:荒謬而諧趣 Absurd yet Humorous
經文:以斯帖記1:1, 10-22;  2:16-17, 21-23;  3:1-6;  4:7-16;  5:12-14;  6:1-9, 12-13;  7:1-10
講員:鄧瑞強博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3年7月16日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願神的恩典常與你們同在。
 
  基督徒很習慣一個嚴厲的上帝,很不習慣一個搞笑的上帝。上帝扮法官,信徒覺得很自然。上帝扮小丑,行一步,跌兩步,信徒總覺得格格不入。靈修大師盧雲(Nouwen)寫了一本小書,書名是《羅馬城的小丑戲》(Clowning in Rome)。有一次,盧雲住了在羅馬一段較長時間,在這座天主教總部所在的城巿裡,盧雲參觀了很多宏偉的教堂,也見過很多教會高層,然後,他在這本小書的<前言>中說:羅馬這個大城巿,像一個大馬戲團,最吸引他的,不是馴獸師或空中飛人,而是小丑。在這馬戲團裡,像馴獸師或空中飛人等這些本領高強的人,能不斷製造種種精神緊張。唯有小丑,卻讓人在緊張中綻放笑容。就是這笑容,讓平凡的人,在困局中,不失希望。
 
  今日,我們看《以斯帖記》。基督徒習慣將《以斯帖記》看成是嚴肅的歷史作品,但在希伯來聖經裡,《以斯帖記》是與詩歌智慧文學連在一起的,又特別與《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合成一獨特組合,我們稱之為「五小卷」(megilloth)。五小卷都和節日有關。《以斯帖記》用來解釋一個節日(普珥節)的起源。「普珥節」是一個狂歡的節日,在這節日裡,猶大人會上演一些搞笑的話劇,也會做很多破格的事情,例如:要醉酒,醉到剛好不能正常運用理性的程度,好能用心去直接感受人間的歡樂。在希伯來聖經的一本具有學術嚴謹性的英譯本《The Jewish Study Bible》裡,在《以斯帖記》導言的第2段便說:《以斯帖記》最好以喜劇讀之。香港人越來越不懂得笑,越來越失去笑的本能,每天都神經兮兮。今日,我們看看《以斯帖記》這齣喜劇,它教我們如何在一「不好笑」的世界裡笑。
 
(第一幕)亞哈隨魯王和他的佞臣
1:1 亞哈隨魯作王,從印度直到古實,統管一百二十七省。
  「古實」,即埃塞俄比亞。波斯帝國的版圖,由南亞到東非,是當時最大的帝國。亞哈隨魯王,管治這麼大的帝國,我們想,他應是個很精明的人物。
 
1:10 第七日,亞哈隨魯王飲酒,心中快樂,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個太監……
1:11 請王后瓦實提頭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為她容貌甚美。
1:12 王后瓦實提卻不肯遵太監所傳的王命而來,所以王甚發怒,心如火燒。
1:13-14 那時,在王左右常見王面、國中坐高位的,有波斯和米底亞的七個大臣……..都是達時務的明哲人。按王的常規,辦事必先詢問知例明法的人。王問他們說:
1:15 「王后瓦實提不遵太監所傳的王命,照例應當怎樣辦理呢?」
  亞哈隨魯王和群臣尋歡作樂,真是「玩到無嘢玩」,叫深宮裡的王后出來,讓人欣賞。王后不出來,皇帝氣得扎扎跳,問身邊的佞臣,如何辦理?
  這班「飯筒」的回答真的笑死人,大家當心笑死。我將經文以意譯來讀。
1:16 米母干…說:「王后這樣做,會害死我們這些男人。
1:17 我們的老婆,若知道皇帝叫王后來,王后都敢不來,以後,我們這些男人還有站的位置嗎?
1:18 整個波斯帝國,若個個女人學王后這樣做,則會「亂晒坑」。
1:19 故此,皇帝啊,要振一下夫綱,不能讓王后想不來就不來,而是著她永遠不用來。之後,找個聽話的人做老婆。
1:20 如此,全國所有老婆都不敢不聽老公話。」
1:21 王和眾首領都以米母干的話為美,王就照這話去行,
1:22 於是,在全國裡,男人以後在家中話事,說話說了算。
  故事一開場,便見到土包一般的亞哈隨魯、一個反應古怪的王后、一群笑死人的侫臣。在歡宴與華麗背後,我們看到的,是無比的空虛。偉大的波斯帝國背後,是何等的荒誕。
 
(第二幕)新王后以斯帖、末底改
  亞哈隨魯王挑選新王后,選中以斯帖。
2:16 亞哈隨魯王第七年十月……,以斯帖被引入宮見王。
2:17 王愛以斯帖過於愛眾女……。王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她頭上,立她為王后……
 
  跟著,是引介以斯帖的堂兄末底改的事蹟,他有恩於亞哈隨魯王,這是故事的重大伏筆。
2:21 當那時候,末底改坐在朝門,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辟探和提列,惱恨亞哈隨魯王,想要下手害他。
2:22 末底改知道了,就告訴王后以斯帖。以斯帖奉末底改的名,報告於王;
2:23 究察這事,果然是實,就把二人掛在木頭上,將這事在王面前寫於歷史上。
 
(第三幕)末底改得罪哈曼
  跟著的經文出現《以斯帖記》的一個大壞蛋,名叫哈曼。猶大人在普珥節讀《以斯帖記》時,一讀到哈曼,便會蹬腳或發出噓聲,好掩沒哈曼的名字。
3:1 這事以後,亞哈隨魯王抬舉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使他高升,叫他的爵位超過與他同事的一切臣宰。
3:2 在朝門的一切臣僕都跪拜哈曼,因為王如此吩咐;惟獨末底改不跪不拜。
3:3 在朝門的臣僕問末底改說:「你為何違背王的命令呢?」
3:4 他們天天勸他,他還是不聽 …… 因他已經告訴他們自己是猶大人。
3:5 哈曼見末底改不跪不拜,他就怒氣填胸。
3:6 他們已將末底改的本族告訴哈曼;他以為下手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就要滅絕亞哈隨魯王通國所有的猶大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
 
  哈曼是亞甲族人。亞甲族是何許人?亞甲族是亞瑪力人亞甲王的後人。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在曠野,出來截擊以色列人的第一個民族,就是亞瑪力人。亞瑪力人是攔阻神的子民得救贖的邪惡代表。《出埃及記》17:14、16記載,神說:「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經文又說:「耶和華已經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後來,在《撒母耳記上》15章記載,掃羅王與亞瑪力人的亞甲王爭戰時,放過了亞甲王,就是這事件,令神最終放棄掃羅而另立大衛。亞瑪力人亞甲族的哈曼在《以斯帖記》出現,代表著攔阻神的子民得救贖的邪惡代表又再次出現。這就是驚悚片的橋段,不知何解,殭屍或暴龍總在身邊忽然出現。
 
  哈曼要所有人向他叩頭,偏偏末底改不跪不拜,他的理由是:他是猶大人。用這個民族身分去面對亞瑪力人哈曼,劇情便變成「神的子民」與敵擋神的「邪惡子民」的相遇。
 
  面對末底改不肯叩頭,哈曼的反應是誇張的。他不單要殺害末底改,也不單要殺害末底改一家,更要殺害由印度到埃塞俄比亞的所有猶大人。真誇張!這誇張的情節讓我們看到,卑微的猶大民族,要在這龐大的波斯帝國裡生存,保存自己的身分,並不是一件易事。
 
(第四幕)末底改求救於堂妹以斯帖王后
4:7 末底改將自己所遇的事 ……
4:8 又將……要滅絕猶大人的旨意交給哈他革,要給以斯帖看……,並囑咐她進去見王,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懇切祈求。
4:9 哈他革回來,將末底改的話告訴以斯帖;
4:10 以斯帖就吩咐哈他革去見末底改,說:
4:11 「王的一切臣僕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個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現在我沒有蒙召進去見王已經三十日了。」
4:12 人就把以斯帖這話告訴末底改。
4:13 末底改託人回覆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裏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
4:14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4:15 以斯帖就吩咐人回報末底改說:
4:16 「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
 
  末底改求救於堂妹以斯帖王后,催促她去見王,求王解救。有幾點值得留意。一,王后是必須行動的,沒權選擇的。若她向王求情,還有生存機會;若不行動,所有猶大人必死,王后也自身難保。二,不知何解,末底改卻認為猶大人必蒙解救。全卷《以斯帖記》沒有提過耶和華或神的名字,沒有提過神的任何救贖事件,也未提及過神與其子民的約。末底改在書中只有民族意識,絲毫沒有半點信仰內涵,奇怪的是,就算當事人對神毫無意識,讀者卻又好像看到神的手無處不在。三,以斯帖要求猶大人為她禁食三天,這看似是一宗教行動,但事實是這禁食沒有伴隨應有的尋求耶和華的祈禱和舉動。學者David Lambert說,以斯帖的禁食是一種「喜劇性的禁食」(comic fast),提供一種由悲情轉化為歡笑的轉折點。
 
  到現時為止,看不到什麼信仰英雄,只有平凡的人,在無常的世局裡,為了生存,作出必要的行動。然後,訴之那測不透的天命,期望解救。
 
(第五幕)大壞蛋哈曼的詭計
5:12 哈曼又說:「王后以斯帖預備筵席,除了我之外不許別人隨王赴席。明日王后又請我隨王赴席;
5:13 只是我見猶大人末底改坐在朝門,雖有這一切榮耀,也與我無益。」
5:14 他的妻細利斯和他一切的朋友對他說:「不如立一個五丈高(約75呎)的木架,明早求王將末底改掛在其上,然後你可以歡歡喜喜地隨王赴席。」哈曼以這話為美,就叫人做了木架。
  香港的樓宇,樓底一般約10呎,哈曼造的木架,有7層樓那麼高。將人釘在上面或吊在上面,地面的人可能連看都看不清。若要羞辱敵人,有需要造一個這麼高的木架嗎?情節越誇張、效果越滑稽。猶如一個小孩子,拖著十尺大刀,要與一隻蚊決鬥,是否喜劇十足?
 
(第六幕)諸多偶然、冥冥之中
6:1 那夜王睡不著覺,就吩咐人取歷史來,念給他聽。
6:2 正遇見書上寫著說: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辟探和提列,想要下手害亞哈隨魯王,末底改將這事告訴王后。
  歷史有無數偶然,也有無數偶然交織而成的必然。哈曼實施詭計的前一晚,亞哈隨魯王失眠。無事做,偶然讀起歷史來。偶然讀到末底改通風報信的事蹟。
6:3 王說:「末底改行了這事,賜他什麼尊榮爵位沒有?」伺候王的臣僕回答說:「沒有賜他什麼。」
  末底改救了王,作了這等大事,竟然沒有什麼賞賜,這是一不可能的偶然。
 
6:4 王說:「誰在院子裏?」(那時哈曼正進王宮的外院,要求王將末底改掛在他所預備的木架上。)
6:5 臣僕說:「哈曼站在院內。」王說:「叫他進來。」
6:6 哈曼就進去。王問他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當如何待他呢?」哈曼心裏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不是我是誰呢?」
6:7 哈曼就回答說:「王所喜悅尊榮的,
6:8 當將王常穿的朝服和戴冠的御馬,
6:9 都交給王極尊貴的一個大臣,命他將衣服給王所喜悅尊榮的人穿上,使他騎上馬,走遍城裏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說:王所喜悅尊榮的人,就如此待他。」
 
  在這靜夜,大壞蛋竟還走來王宮,急不及待的求王成全他的詭計,這是多麼的不可能。當很多「剛好如此」拼在一起時,便會構成笑話。以前的「老夫子」漫畫,題目常常是「無獨有偶」。當一隻貴婦狗的毛,與拖著牠的貴婦的頭髮一模一樣時,便會引人發笑。話說,在蘇聯時代,有個美國人去莫斯科旅行,在克里姆林宮門口,和當地人閒聊。很快,他們便談到自由。美國人說,我們最大的自由,便是在白宮門口,大罵美國政府的不是。那蘇聯人拍手回應說,真巧,我們最大的自由,竟和你們一樣,便是在克宮門口,大罵美國政府的不是。「剛好如此」、「無獨有偶」,是笑話的來源。大壞蛋剛好出現在一剛好的時刻,成了笑料。他以為王要提拔他,豈料,王要提拔的,正是大壞蛋想弄死的人。
 
(第七幕)給蕉皮人踩,自己卻踩到蕉皮
7:1 王帶著哈曼來赴王后以斯帖的筵席。
7:2 這第二次在酒席筵前,王又問以斯帖說:「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麼,我必賜給你;你求什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
7:3 王后以斯帖回答說:「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為美,我所願的,是願王將我的性命賜給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將我的本族賜給我。
7:4 因我和我的本族被賣了,要剪除殺戮滅絕我們。我們若被賣為奴為婢,我也閉口不言;但王的損失,敵人萬不能補足。」
7:5 亞哈隨魯王問王后以斯帖說:「擅敢起意如此行的是誰?這人在哪裏呢?」
7:6 以斯帖說:「仇人敵人就是這惡人哈曼!」哈曼在王和王后面前就甚驚惶。
7:7 王便大怒,起來離開酒席往御園去了。哈曼見王定意要加罪與他,就起來,求王后以斯帖救命。
7:8 王從御園回到酒席之處,見哈曼伏在以斯帖所靠的榻上;王說:「他竟敢在宮內、在我面前凌辱王后嗎?」這話一出王口,人就蒙了哈曼的臉。
7:9 伺候王的一個太監名叫哈波拿,說:「哈曼為那救王有功的末底改做了五丈高的木架,現今立在哈曼家裏。」王說:「把哈曼掛在其上。」
7:10 於是人將哈曼掛在他為末底改所預備的木架上。王的忿怒這才止息。
 
  大壞蛋以為王及王后看重他,邀請他赴宴。那知,劇情180度逆轉。猶大人的敵人,如今,成了王的敵人。劇情需要,王「離開酒席往御園去了」。這時,大壞蛋向王后求情,卻不經意地伏在王后靠著來吃東西的榻上。剛好在這時,王又回來,以為大壞蛋想污辱王后。其實,眾目睽睽,這怎麼可能!如此這般,土包一般的亞哈隨魯隨即怒從心上起。之後,大壞蛋便掛在自己預備的、高75呎的木架上。這種情節,十足像是他放下蕉皮,等人踩上,到頭來,卻是自己踩上了,翻了個觔斗。
 
總結:
  《以斯帖記》記述的世事,反覆無常,毫無道理。它向世人點出,在波斯帝國的大系統下,事情原來如此空洞。
 
  大壞蛋,總會有的,但到頭來,只是個栽一大觔斗的小丑。
 
  《以斯帖記》全書沒有提及神,明顯,它是向認為世界如此荒謬而神根本不存在的人說話。的確,我們看不到神,但世事的不可預料正造成很多奇妙的巧合,神在我們理性無法掌控的這些巧合中,創造出生機。
 
  理性框架以外的生機,就是喜劇,就是笑話。笑話總是在人的理性所掌控的常態外突破出全未想過的新事,笑話總是在現狀之外思考,笑話讓人走出既定的框框,想像一從未想過的世界。
 
  當亞伯拉罕100歲時,他的妻子撒拉已90歲,神卻應許撒拉要生一個兒子,好實現神的救贖計劃。撒拉卻笑出來,這不是因為能懷孩子而喜悅地笑,而是覺得神講了一個大笑話而笑。從理性看,從任何角度看,90歲了,懷孩子是不可能的,一切只是笑話。最後,她生了以撒。「以撒」這名字的意思,便是「他笑」。不可能的,從未想過的,成為可能。原先那看來不可能的「笑話」,最後,真的能叫人滿足地笑。
 
  在這個不好笑的世界裡,神創造笑話,讓我們懂得笑。
 
  願上主得著榮耀、頌讚;願眾人得享喜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