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關顧

鄧瑞強博士 - 大人物與小薯仔

講題:大人物與小薯仔 Big Shot vs. Small Potatoes
經文:列王紀下5:1-15
講員:鄧瑞強博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3年2月19日
 
  各位弟兄姊妹,早安。在這疫症裡,祝願各人平安。
 
  今日,我們來看《列王紀下》的經文。
 
  大家可能讀過《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這本書,作者為歷史學家黃仁宇,他在這書中表達一種「大歷史觀」,以宏觀的視野,討論事情如此發展的背後,有著龐大的制度之制約。今天,我講《列王紀下》的一個小故事,我視之為一種「微歷史」,作者透過一「微敘事」,去舒發他對歷史前景的看法。
 
  《列王紀》寫成之時,猶大國已被巴比倫所滅,他們被擄去異鄉,他們的歷史看來驟然中斷。那些猶太神學家,在巴比倫的土地上,他們思考一些嚴肅的歷史神學問題。如:在強大的巴比倫帝國面前,猶太人渺小得可憐,但,若這歷史的渺小者仍獲得上天眷顧的話,則他們在強大者面前能扮演什麼角色?這些角色有何重要性?這些微小角色會改變歷史的軌跡嗎?這些微小角色能對人類的救贖作出貢獻嗎?
 
  猶太的神學家透過歷史書寫,透露其信仰信念。這些在巴比倫的奴隸,因著其不死的信仰,無視自己的卑微,在心靈裡,進行著改變天地的沉思。
 
  他們在《列王紀下》,寫下一個小故事。我們不用質疑這故事的歷史性,但寫歷史的人,他在千萬故事中挑選這故事,書寫這故事,重點就在於他要透過這故事,去想像歷史的將來。
 
  這故事記載在《列王紀下5:1-15》,我們先看《列王紀下》5:1-8:
5:1 亞蘭王的元帥乃縵在他主人面前為尊為大,因耶和華曾藉他使亞蘭人得勝;他又是大能的勇士,只是長了大痲瘋。
5:2 先前亞蘭人成群地出去,從以色列國擄了一個小女子,這女子就服事乃縵的妻。
5:3 她對主母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馬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
5:4 乃縵進去,告訴他主人說,以色列國的女子如此如此說。
5:5 亞蘭王說:「你可以去,我也達信於以色列王。」於是乃縵帶銀子十他連得,金子六千舍客勒,衣裳十套,就去了;
5:6 且帶信給以色列王,信上說:「我打發臣僕乃縵去見你,你接到這信,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瘋。」
5:7 以色列王看了信就撕裂衣服,說:「我豈是上帝,能使人死使人活呢?這人竟打發人來,叫我治好他的大痲瘋。你們看一看,這人何以尋隙攻擊我呢?」
5:8 神人以利沙聽見以色列王撕裂衣服,就打發人去見王,說:「你為甚麼撕了衣服呢?可使那人到我這裏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
 
  故事一開始,便是一位大人物的出場。
 
5:1 亞蘭王的元帥乃縵在他主人面前為尊為大,因耶和華曾藉他使亞蘭人得勝;他又是大能的勇士,只是長了大痲瘋。
  
  這大人物叫乃縵,是「亞蘭王的元帥」,亞蘭即敘利亞,這人是軍隊的元帥。他在王面前「為尊」「為大」,耶和華使他「得勝」,他又是「大能的勇士」。所有的形容詞都與「偉大」有關。上天眷顧他,帝王看重他,他自己又有才能,真是人間極品。可惜,他「長了大痲瘋」,他面對的問題,也是大問題。
  
  跟著,一個「小薯仔」出場。
 
5:2 先前亞蘭人成群地出去,從以色列國擄了一個小女子,這女子就服事乃縵的妻。
  
  這裡有一個小女子,原文真是有「小」這個形容詞的,她無名無姓,是被擄來在異鄉服事敵人的一個奴隸。
  
  最偉大的大人物,最卑微的小薯仔,何等大的對比。
  
  當《列王紀》寫成之時,它的讀者的處境其實正是這樣。在強大的帝國面前,自己只是無名無姓的小薯仔。問題是:這小薯仔在歷史裡真的是完全無角色可言嗎?猶太的神學家在巴比倫,思考著自己在歷史中的角色。
  
  《列王紀》沒有對這「小女子」多費筆墨,她實在太微小了。現按人之常情作一般的推論。這小女子是以色列人,因打敗仗,被擄去服事敵人,她的心總有不甘。身為奴隸,她的苦境是由乃縵的軍隊造成的。乃縵若病死了,雖則未必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但起碼能吐一口怨氣。在這情況下,她靜看事情發展便是最好的了。但,在無人期望她發言的情況下,她竟然發言。她為什麼這麼蠢,出言獻計呢?若因她的建議,事情反而變得更壞的話,她的命運會更淒慘。這個小女子,因她的信仰,竟大膽發言。
 
5:3 她對主母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馬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
  
  請弟兄姊妹留意,這是對上帝何等大的信仰,這是對敵人何等大的善意。她相信上帝的醫治大能,故她發言。她心中沒有敵人,故她向敵人作出建議。在戰爭的世界,這信仰發言其實是創造復和的契機。乃縵乃敵方主帥,若被己方的上帝醫治,人間的戰爭或許就會平息。大家要明白,古時的戰爭,開戰前要稟告神明,地上的戰爭,同時也是天上神明之間的戰爭。若敵方的神明醫好自己,則可視為敵方伸出了友誼之手,戰爭平息的機會大增。想想,若普京患了絕症,烏克蘭的主教為他按手祈禱而他痊癒,則和平的機會會否大增?
  
  寫作《列王紀》的神學家,他們被擄巴比倫,在強國下當奴隸,但他們相信,上帝是真實的,其恩典是宏大的,宏大得一切敵人也是其施恩的對象。在強權歷史裡,猶太人是微小得可憐的,只像一個無名無姓的小女子,但她的信仰宣告是偉大的,能創造人間的復和,醫治人間的敵意,顯揚上帝乃萬國之上的恩典主宰。這信仰宣告締造的復和,就是卑微的神的子民對世界歷史和人類救贖的貢獻。
  
  信仰的善意,總被人性的卑污所污染。
5:4 乃縵進去,告訴他主人說,以色列國的女子如此如此說。
5:5 亞蘭王說:「你可以去,我也達信於以色列王。」於是乃縵帶銀子十他連得,金子六千舍客勒,衣裳十套,就去了;
5:6 且帶信給以色列王,信上說:「我打發臣僕乃縵去見你,你接到這信,就要治好他的大痲瘋。」
5:7 以色列王看了信就撕裂衣服,說:「我豈是上帝,能使人死使人活呢?這人竟打發人來,叫我治好他的大痲瘋。你們看一看,這人何以尋隙攻擊我呢?」
  
  原本,可以是復和的好事,但亞蘭王卻搞局,將之變成發動戰爭的藉口。我想起周星馳那齣《唐伯虎點秋香》,那個「寧王」為了殺「華太師」,總會找一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去「發爛渣」。亞蘭王有心「發爛渣」,是很難搞的。以色列王也很差勁,他的信仰比一個小女子還差。
  
  先知出場了。
5:8 神人以利沙聽見以色列王撕裂衣服,就打發人去見王,說:「你為甚麼撕了衣服呢?可使那人到我這裏來,他就知道以色列中有先知了。」
  
  我們看看這故事如何發展下去,《列王紀下》5:9-12:
5:9 於是,乃縵帶著車馬到了以利沙的家,站在門前。
5:10 以利沙打發一個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旦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
5:11 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上帝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
5:12 大馬士革的河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嗎?我在那裏沐浴不得潔淨嗎?」於是氣忿忿地轉身去了。
  
  乃縵大陣仗的來到以利沙那裡,怎料以利沙只派一個僕人出來招呼他,吩咐他去約旦河沐浴七次,如此,他的大痲瘋便得醫治。
  
  乃縵的反應非常大。經文說:「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乃縵期望先知出來迎接他,在他患處上作下法,想不到竟遭到如此冷漠對待。乃縵繼續說:「大馬士革的河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嗎?我在那裏沐浴不得潔淨嗎?」於是氣忿忿地轉身去了。
  
  大人物乃縵有一種傲氣或霸氣,他習慣大場面,忍受不到被人當作小人物般對待。他忍受不到先知不出來見見他;他忍受不到先知竟不作一場大法事、不即席行一個大神蹟去醫治他;他忍受不到只需要在約旦河沐浴七次這等小兒科的小事。他覺得他的偉大被差辱,他覺得「丟臉」,覺得不受重視,於是忿然離去。
  
  若事情真的這樣完了,則那小女孩的建議不但得不到好結果,反招來大禍。
  
  我們看看這故事的結局,《列王紀下》5:13-15:
5:13 他的僕人進前來,對他說:「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
5:14 於是乃縵下去,照著神人的話,在約旦河裏沐浴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
5:15 乃縵帶著一切跟隨他的人,回到神人那裏,站在他面前,說:「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上帝。現在求你收點僕人的禮物。」
  
  當乃縵忿然離場時,有另一個小薯仔介入。這也是一個無名的奴僕,他對乃縵說,若先知叫你做一些高難度的大事,你才得醫治,你粉身碎骨都會完成。多難的事,都難不到你。既然大事難不到你,怎能讓小事難到你?若視去約旦河裡沐浴為羞辱而不為,豈不被這小事難到你嗎?你這偉大的人,怎能被這小事難到?
  
  這小薯仔的高見,竟改變了乃縵。於是,乃縵去約旦河,沐浴七回。結果是:「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留意這裡的形容:他的肉,好像小孩子的肉。他的肉身,回到「小孩子的樣式」。在這裡,原文真是有「小」這個形容詞,與小女孩的「小」,同一字根。在這裡,我們看到信仰的神蹟,當一個不同凡響的大人物,願意聆聽小女孩的信仰宣告,願意走出自己的領域,願意跨越敵意的圍牆,願意離開自己宗教、文化、民族的界線而進入神國度的界線,願意長途跋涉來找先知,願意放下自己的成見而謙卑地遵照先知的吩咐,當他面對上帝的恩慈而一切都願意時,他痊癒了,回復到「小孩子的樣式」,回復到不受戰爭污染的最簡樸人性。
  
  當人謙虛下來,體會到上天的恩典時,人只能讚嘆。
5:15 乃縵帶著一切跟隨他的人,回到神人那裏,站在他面前,說:「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上帝。現在求你收點僕人的禮物。」
  
  乃縵如今承認,萬國之上,只有一位上帝。作奴隸的小女孩,因著她的信仰宣告,叫一個人間的大元帥,認信耶和華為獨一的神。現在,他自稱是「僕人」、是奴僕,並向神獻上感恩的禮物。
  
  在強國底下,我們大部分人只是小人物,我們有的,是信仰。在巴比倫作奴隸的猶太神學家,藉著以上這「微敘事」,再次肯定他們的信仰。他們宣告:神不單在猶大地作王,神也在亞蘭及巴比倫作王,神是萬國之王。縱使在強權的歷史下,他們成了奴隸,看來失去了身分,但他們透過書寫《列王紀》的故事,叫同胞不要忘記自己的真正身分,無論去到何處,無論在現世有何身分,他們的真正身分,是神的子民。神的子民的角色,是無論自己多微小,都要宣告信仰。這信仰能穿越一切的邊界,能醫治人類的頑疾,能改變人心。這是我們的歷史角色,這是我們對人類救贖的貢獻。終有一天,世人會宣認神的主權,在那刻,人類會復和,戰爭會止息,天國會臨在人間。這是我們這些小人物在信仰裡的期望。
  
  親愛的弟兄姊妹,不要小看自己「小薯仔」的角色。
  
  願榮耀歸上主,願人間享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