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靈關顧

李均熊牧師 - 主的復活

講題:主的復活 Resurrection of the Lord
經文:約翰福音20章1至18節
講員:李均熊牧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3年4月9日
 
起:相認場景
約翰福音有很多段記載都用上希臘劇場常用的手法,就是所謂的相認場景。在這些場景中,很多時台上角色不能相認眼前人,但台下觀眾卻明確知道這一個眼前人是誰。台下觀眾比台上的角色知道的更多,台下觀眾為台上的角色或是緊張,或是失笑。
的確,是馬利亞不識眼前人,而我們卻是清清楚楚知道與馬利亞說話的人就是復活的主耶穌基督。
可能正因為這樣,歷來聖經詮釋者對發現空墳墓的馬利亞的評價都頗為負面,認為她雖見到耶穌,卻不認到耶穌,因乃其信心不足。但我作為旁觀者,反而覺得馬利亞更接近我。試想想,二、三天前才親眼在十架上看著耶穌斷氣,現在一大早去到墳墓只想看看屍身狀況,但卻發現所愛之主軀體不知所踪,相信普通人,甚至應該任何人,在那一刻都會迷惘不知所措。再突然間有兩三人出現在眼前,我反而覺得馬利亞沒有被嚇走,仍然堅持要求眼前人將耶穌找回來,其對主的忠誠和意志比我們這些任何人都更堅定。
 
承:重複:你為甚麼哭
作為觀眾的我們,自然會看得出馬利亞之所以認不出耶穌,除了是沒有預計兩日前受苦受難的主會復活以外,也是因為心靈憂傷,淚眼迷糊,而看不情眼前人就是耶穌。
天使和復活的主耶穌,都說了同一段說話:「婦人,你為甚麼哭呢?」
天使和耶穌好像提醒馬利亞,痛苦要過去,也已過去了,不要再停留在哀傷和疼痛中。過度的哀傷和悲痛不單不必要,也會影響我們對於當下生命的景況作出錯誤的評估。
 
轉:重複:馬利亞轉身
同樣重複出現在今天復活經課的,就是每每與眼前人對答之後,馬利亞都「轉過身來」:
13天使對她說:「婦人,你為甚麼哭?」她對他們說:「因為有人把我主移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哪裏。」14說了這些話,她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裏,卻不知道他是耶穌。
16耶穌對她說:「馬利亞。」馬利亞轉過身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老師的意思。)
若果轉個身來直接解作身體轉動,我們會看到一個在團團轉的馬利亞,第一次轉身可以看成她從面對墓穴內的兩個白衣人轉向墓外,從而發現另一人站在穴口;但第二次轉身,不就從對她說話的耶穌轉回面向墓穴內的兩人,那她又怎會發現和她說話的就是復活的主耶穌呢?
其實中文「回過神來」(英文或譯come to her senses)可能會譯得更貼切(可能第一次仍可譯轉過身來?)。馬利亞並非只是將身體轉來轉去,而是回過神來,將心思而不是身體轉回(turn her mind but not her body),專注和注視起眼前境況(focusing and paying atten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開始弄清發生甚麼事情(and start to comprehending what is going on)。可能因為有人和她對話,甚至耶穌直呼其名,都令馬利亞回過神來,而不是陷入自己的哀傷而與現況脫節了。
 
合:去我兄弟姊妹那裏,去告訴他們
          最後,耶穌叫馬利亞不要拉住自己,而是派她去到「我的弟兄(姊妹)那裏去」,去他們中間做甚麼呢?就是去向他們「宣告」(原文和第11節中馬利亞站著「哭」、和第16節馬利亞說出拉波尼時的「轉過來」,都是從屬主動詞的分詞participle)耶穌的去向,就是「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
馬利亞從目睹耶穌的受難而帶來的痛苦和哀傷,失望和迷網,透過耶穌的說話,慢慢回過神來,終於見到在她面前的空墳墓所代表的是主耶穌基督的復活。但遇見復活的主並非沉醉於喜樂的時候,耶穌更要差派她去到弟兄姊妹當中,見證主的復活所帶來的應許和新的可能性。
講題:主的復活 Resurrection of the Lord
經文:約翰福音20章1至18節
講員:李均熊牧師
場合: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禮拜堂主日崇拜
日期:2023年4月9日
 
起:相認場景
約翰福音有很多段記載都用上希臘劇場常用的手法,就是所謂的相認場景。在這些場景中,很多時台上角色不能相認眼前人,但台下觀眾卻明確知道這一個眼前人是誰。台下觀眾比台上的角色知道的更多,台下觀眾為台上的角色或是緊張,或是失笑。
 
的確,是馬利亞不識眼前人,而我們卻是清清楚楚知道與馬利亞說話的人就是復活的主耶穌基督。
 
可能正因為這樣,歷來聖經詮釋者對發現空墳墓的馬利亞的評價都頗為負面,認為她雖見到耶穌,卻不認到耶穌,因乃其信心不足。但我作為旁觀者,反而覺得馬利亞更接近我。試想想,二、三天前才親眼在十架上看著耶穌斷氣,現在一大早去到墳墓只想看看屍身狀況,但卻發現所愛之主軀體不知所踪,相信普通人,甚至應該任何人,在那一刻都會迷惘不知所措。再突然間有兩三人出現在眼前,我反而覺得馬利亞沒有被嚇走,仍然堅持要求眼前人將耶穌找回來,其對主的忠誠和意志比我們這些任何人都更堅定。
 
承:重複:你為甚麼哭
作為觀眾的我們,自然會看得出馬利亞之所以認不出耶穌,除了是沒有預計兩日前受苦受難的主會復活以外,也是因為心靈憂傷,淚眼迷糊,而看不情眼前人就是耶穌。
 
天使和復活的主耶穌,都說了同一段說話:「婦人,你為甚麼哭呢?」
 
天使和耶穌好像提醒馬利亞,痛苦要過去,也已過去了,不要再停留在哀傷和疼痛中。過度的哀傷和悲痛不單不必要,也會影響我們對於當下生命的景況作出錯誤的評估。
 
轉:重複:馬利亞轉身
同樣重複出現在今天復活經課的,就是每每與眼前人對答之後,馬利亞都「轉過身來」:
13天使對她說:「婦人,你為甚麼哭?」她對他們說:「因為有人把我主移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哪裏。」14說了這些話,她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裏,卻不知道他是耶穌。
16耶穌對她說:「馬利亞。」馬利亞轉過身來,用希伯來話對他說:「拉波尼!」(「拉波尼」就是老師的意思。)
 
若果轉個身來直接解作身體轉動,我們會看到一個在團團轉的馬利亞,第一次轉身可以看成她從面對墓穴內的兩個白衣人轉向墓外,從而發現另一人站在穴口;但第二次轉身,不就從對她說話的耶穌轉回面向墓穴內的兩人,那她又怎會發現和她說話的就是復活的主耶穌呢?
 
其實中文「回過神來」(英文或譯come to her senses)可能會譯得更貼切(可能第一次仍可譯轉過身來?)。馬利亞並非只是將身體轉來轉去,而是回過神來,將心思而不是身體轉回(turn her mind but not her body),專注和注視起眼前境況(focusing and paying atten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開始弄清發生甚麼事情(and start to comprehending what is going on)。可能因為有人和她對話,甚至耶穌直呼其名,都令馬利亞回過神來,而不是陷入自己的哀傷而與現況脫節了。
 
合:去我兄弟姊妹那裏,去告訴他們
          最後,耶穌叫馬利亞不要拉住自己,而是派她去到「我的弟兄(姊妹)那裏去」,去他們中間做甚麼呢?就是去向他們「宣告」(原文和第11節中馬利亞站著「哭」、和第16節馬利亞說出拉波尼時的「轉過來」,都是從屬主動詞的分詞participle)耶穌的去向,就是「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
 
馬利亞從目睹耶穌的受難而帶來的痛苦和哀傷,失望和迷網,透過耶穌的說話,慢慢回過神來,終於見到在她面前的空墳墓所代表的是主耶穌基督的復活。但遇見復活的主並非沉醉於喜樂的時候,耶穌更要差派她去到弟兄姊妹當中,見證主的復活所帶來的應許和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