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活動於上星期順利舉行,精彩活動內容包括專車展覽、專車教室、非遺大舞台、圖書展覽以及手作坊等,同學寓學習於富趣味的遊戲、活動之中,對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深厚的認識。
本校同學有幸欣賞到屬於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藝術類別)一舞麒麟的精彩表演,除了認識到西買坑 客家舞麒麟的由來,更有幸體驗如何舞動麒麟!
「知多一點」
客家人視麒麟為瑞獸,可以化解煞氣,帶來好運,所以在慶祝農曆新年、婚嫁、祝壽、祠堂開光、新屋入伙、迎賓、太平清醮、神誕等喜慶場合都會舞麒麟。自舞麒麟隨客家群體移入香港後,與本地傳統音樂和武術結合,發展出極具本地特色的造型、步法和套式。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於2014年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本校同學參與麵塑工作坊,與傳統麵塑師傳學習如何利用麵團製作不同的麵粉公仔,了解當中的寓意,機會難得!
「知多一點」
麵塑技都是以麵粉為主要材料,將蒸熟的麵團調成不同顏色,經過搓、揉、剪、粘等技法、造出精緻的人物形象的中華傳統民間藝術,其起源於內地北方地區,本來用作祭祀,為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收而製作的“饅頭花式”(北方俗稱“花蓮"),慢慢的演變成民間手的麵粉公仔,是昔日廣受歡迎的玩意。麵塑除了是街頭玩意外,也應用於酒樓餐桌上具吉祥意義和造型的裝飾物。